致学教育是国内有名的学历提升品牌,始于2011年
  • |
  • 全国
    请选择您报考的地区
  • |
  • 官方微博
  • |
  • 官方微信
  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考研 > 考研资讯

    300多万人考研失利,失败后该如何面对?

    时间:2022-03-02 10:55 来源:致学教育 阅读:

    2022年2月21日,这一天是很多省份考研出分的日子。浙江丽水的一个女在查询考研成绩后,因为对考研成绩不满意,留下自杀言论后跳河。

    幸运的是,在关键时刻,警察叔叔爬过护栏进入河里,迅速救出女孩,并把她送回家,女生身体不大!

    无法想象,当一个女孩看到她的考研初试成绩时,她有多沮丧和绝望。正是因为努力,这种绝望得不到回报。

    对此,看到很多人在劝说,连死都不怕,还怕活着吗?

    事实上,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很多事情,你就无法与他人产生同理心,也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行为。

    就像考研一样,努力工作一年,最终没有绝望,普通人真的很难理解。然而,对许多考生来说,这种失败是不可避免的。

    300多万人考研失利,失败后该如何面对?

    457万人考研,300多万人失败。

    2022年考研人数增加了80万,总人数达457万,那么,最终能录取多少人呢?

    除推免生外,即使是扩招,留给统考的名额最多也是100万。

    那么,这意味着近357万人考研会失败。如果除去一些考研划水的考生,300多万人认真备考的考生会失败,所以考研失败的考生其实占了大部分。

    那么,面对不可避免的考研失败,我们该如何坦然面对呢?

    1.认清一个现实,人生不顺十有八九。

    许多学生,在过去的十年里可能过得太顺利,初中、高中、高考都顺利实施,然后,在考研失败后,会觉得天空会崩溃,禁不住打击失败。

    事实上,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现实,那就是十有八九的生活不顺利,这可能是生活的常态!

    如果生活一直很顺利,那就太无聊了!

    当我们走出学校,离开舒适的象牙塔进入社会时,你遇到的许多事情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顺利。

    因此,我们也要学会慢慢适应这种状态,不断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,让自己慢慢成熟。

    当你再次遇到问题,经历失败,不再焦虑,不再沮丧,那么你真的成熟了。

    从小到大,我们看了那么多励志故事,随便拿出一个,哪个不比你惨?

    2.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努力。

    就考研而言,不能上岸的原因有很多,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。

    因为,考研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,你首先需要选择学校和专业,然后注册,参加初试后再参加复试。

    而且很多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可能会有问题,那么,不管你怎么努力,你都无法弥补这个错误。

    考研就是这样,你只有一次机会。你只能选择一所大学和一个专业。如果你不能通过这条线,这意味着失败。

    残酷程度远高于高考。只要你参加高考,只要你有成绩,即使你只有300分,你也可以在目前的高录取率下学习。

    考研,一步错,步步错。

    所以,你考研失败了,不仅仅是因为你不够努力,有时候,你可能只是运气不好一点,仅此而已,真的没必要对自己太苛刻。

    3.接受自己的平庸与平凡,可以失败,也可以犯错误。

    对大多数人来说,我们都很平庸,只是一个普通人。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失败呢?为什么不能犯错?

    当然,我们不需要在失败后勇敢。失败了,做错了,没关系,该哭就哭,该发泄就发泄,不要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。哭过之后,发泄完之后,再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。

    4.考研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。

    大学毕业后,我们还有很多选择。你可以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、找工作和创业......实在不行,你也可以暂且选择“躺平”。

    只要你能吃苦,踏实肯干,这个时代就是一个饿不死的时代。

    当然,如果你真的不愿意,你也可以考虑再考一次,再给自己一次机会。生命如此漫长,以至于你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证明你不能做什么?

    此外,在目前的考研形势下,“二战”并不丢人,这可以说是正常的,因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一项调查数据,每年考研人数中有将近60%的考生都是“往届”生。

    因此,在“二战”考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,由于竞争过于激烈,很多人也被迫选择二战。

    综上所述,考研失败是正常的。毕竟考研录取率这么高,现在不到30%,所以总有人会失败。就算失败后,我们依然有许多选择。

    最后,希望大家从考研失利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,积极规划下一步该走的路。

    (责任编辑:丘老师)

    内容说明:
    (1)由于考试政策、规则、时间等不断变化,本网站力求所提供的信息准确,但不绝对正确,仅供学员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;
    (2)本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转载的目的是让信息传播的更广泛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    相关阅读